走向國際沒有標準成功公式。不變的是以觀眾為核心,利用平台 + 科技借力使力,針對出版、音樂與影視三個產業各一個成功案例讓國際觀眾找得到、看得到、買得到。
首先由YouTube分享東南亞的內容趨勢,與目前YouTube商業模式 ; 並特別邀請出版、音樂、影視三個產業的最佳頻道/案例分享 ; 最後則由三個不同專業的科技服務夥伴,分享如何透過科技降低成本,連結更多觀眾與成長機會,向國際發展。
第一部分 - [平台] 台灣內容國際化機會點、東南亞內容趨勢、與YouTube平台商業模式 YouTube
第二部分 - [內容] 透過數位平台走近觀眾、走向世界[數位影音化] 出版 啟點文化: 從線下課程到線上影音人格化[國際化] 音樂 文策院 x YouTube Music Session:如何測試國際觀眾對台灣音樂內容喜好 分析與學習[國際化] 影視 葉氏特工:如何針對Z世代做影視內容轉型 經營社群
第三部分 - [科技] 行動方案、商業模式、營運協助 [資金協助]:新創募集 Project Hatcher [文字圖片影音化、縮圖製成]:Sycreation [字幕自動產製、多語種字幕翻譯、背景音樂生成 以及文字搭配畫面生成]:AI Lab
余承儒所服務的合作夥伴,涵蓋大中華區影視媒體內容創作者,並致力於將大中華區的精彩內容分享給全世界的觀眾,推動創作者、觀眾與廣告品牌的三贏生態系。在傳播媒體與出版業的內容收益化、數位轉型、企業策略規劃等領域,擁有超過十二年的經驗。 加入 YouTube 以前,Ben 曾於 Google 日本負責線上夥伴團隊,為日本的傳統與新媒體,從事內容價值最大化的相關策略諮詢,並定居於東京近十年。
張凱晴致力於加強品牌、觀眾和創作者的連結,並推動數位平台內容安全、公民數位識讀等,打造友善的創作環境及觀影體驗。在加入 YouTube 以前,在加拿大擁有超過七年的創意企劃、產品行銷、和品牌策略經驗。
過往曾在Netflix管理北美、歐洲、中東和非洲和亞太地區技術合作夥伴,將Netflix的服務導入智慧電視,從設備端協助Netflix在全球市場進行市場拓張;在YouTube負責管理中國電視台、大型直播平台等全球市場拓張業務多年。現在致力於幫助新創更有效募集資金,並分享更多資源機會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內容與潛力。
Google 台灣唯一創意夥伴 SyCreation 的共同創辦人,曾任職 Samsung、Epson、Google 等知名企業,持續深耕數位影音的領域。 擅長透過數據驅動創意,從數據的視角結合廣告主行銷目的與策略,為創意注入成效、提升廣告效益,期待能為影音廣告產業帶來更實質的數位轉型。
創立YouTube頻道 葉式特工目前 4,120,000 訂閱數(全台第一名),是一個以大量不同的動畫特效為賣點的頻道。最近十分流行的劇集《魷魚遊戲》亦有成為他影片素材之一。超過八成訂閱者來源自海外地區,台灣YouTuber唯一網路影集「活屍女友」等多部作品。在東南亞地區被大量重製轉載(被印尼歌手 Janji Hati 翻拍成MV),頻道總觀看次數 17億。
裘凱宇致力於將心理學知識運用在各種真實的人際情境中,結合對潛意識工作的深刻體會,透過系統性的公開課程,使社會大眾無論在一般人際情境、高壓力與高難度的溝通情境、或是個人內在覺察與自我呈現,得到兼具實務應用與內在成長的學習。 公開授課至今,對象含括各領域的專業人士、設計創意人、經理人、企業主與企業接班人等,並以獨特的個人教練形式,為心理專業開創一個嶄新服務人群的模式。
熱愛發想科技在生活中的各種應用,也相信10年內AI的應用將遍佈每個角落。 正在努力設計在花蓮的世界第一個AI Music Center。 擅長人類與機器的互動體驗:語音辨識、藝術生成、個人化互動。 曾任:衛武營人工智慧互動導覽/計畫主持人、台灣酷蓋/執行長、雄獅旅遊/系統分析師、IBM/軟體工程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