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造長銷劇目的經營策略
臺灣劇場在近年出現了沉浸式、影集式、及類似西方的定目劇等多元呈現形式,在劇目開始獲利,甚至被視為投資標的的現在,我們如何在臺灣獨特的發展環境中,找出長期的商業經營方法、找到觀眾,並說服投資方?這過程中,空間場館、劇團及節目製作的三角關係又該如何搭配,磨出合適的經營策略?上述的問題和可能的答案,盡在本場。
雜食愛樂者,也是雜食表藝觀眾。2009年加入《MUZIK古典樂刊》、2020年與樂刊同步數位轉型為古典樂網站「MUZIK AIR」副總編輯,並且於「MUZIK閱聽古典樂」YouTube頻道主持「早餐會報」節目,以及錄製Podcast「節氣古典樂」單元。
2014年底創立樂悠悠之口藝文生態聚落,結合共同工作與展演活動空間,每月固定舉辦10~20場展演活動,橫跨音樂、戲劇、舞蹈等不同類型,試圖結合自身在商業與表演方面的背景,創造出育成基層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孵化器。
台灣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,卻在媒體工作廿多年。近年致力媒體轉型工程及文創產業發展。現任聯合數位文創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、有你共創數位公司董事長,營運展演、售票、電商、IP發展等業務,一年舉辦超過廿個展演活動,並大量投資台灣原創劇場內容,期待與台灣劇場一起成長。
劇場製作人、阿卡貝拉音樂推動者、歌手。致力於台灣劇場IP轉化和授權戲製作以及相關商模研發。近期重要作品為世界第一個線上阿卡貝拉音樂節「VAFex」、台灣原創音樂劇《不讀書俱樂部》影劇化(2021釜山國際影展入圍)以及打破台灣音樂劇連演紀錄的外百老匯音樂劇《I Love You, You’re Perfect, Now Change》。